不少骨科病症都需要以手術方法去處理。最常見的謬誤莫過於病者以為完成手術就等於問題已被解決,極其量就是再做做物理治療。其實手術的完成只是標誌着康復過程的開始,而現今的復康治療亦不再局限於物理治療單項專職。

肩周炎是香港常見的肩部問題之一,因普遍患有肩周炎的患者多在四至五十歲發病,所以肩周炎又俗稱「五十肩」,其學名是「粘連性關節囊炎」。關節囊是包圍和保護肩關節的軟組織,若關節囊發炎及變得僵緊,便會導致肩周炎。

如發現病人有肩同炎病徵,醫生會為病人作臨床檢查,測試病人的關節活動幅度及特定痛楚部位。如有需要,還會配合X光及磁力共振以確定病人的痛楚是否源自骨折或其他肌腱撕裂問題。

為了保護關節減少脫骹機會,關節附近有很多軟組織,例如韌帶、骹囊、皮下軟組織等。但即使保護如何周密,創傷或過度勞損,還是有機會令這些組織受傷。傷勢輕微的話可採用RICE方法暫時減輕傷者的痛楚。即是Rest,休息、Ice,用冰袋敷在患處、Compression,用繃帶包紮傷口及Elevation,將患肢抬高。

通常病人說骨痛,有時未必真的是骨痛。因為無論是骨頭、肌肉或筋腱,產生的痛楚訊息,都會經神經傳送到大腦,容易被混淆,故需要醫生專業檢查才能找出病因。尤其是當病人出現警惕徵狀的時候,更不宜怠慢。此類徵狀包括﹕患處持續疼痛,而並非只於步行或負重時才痛、睡眠時亦疼痛,甚至痛至不能入睡、發燒、十分疲累、食慾減退、急速消瘦等。

運動創傷的部位,大多是在肩膀、膝頭、髖關節及足踝關節,成因各有不同。一些劇烈、多用上肢的運動,例如棒球、划艇,運動員的肩膀容易受傷;而一些扭動、撞擊的運動,例如足球、籃球等,則容易令膝頭的十字韌帶受傷。

骨腫瘤即是骨癌,分為原發性及轉移性。前者以骨肉瘤最常見,多出現在兒童身上。他們的長骨細胞出現病變,在成長期間,這些細胞分裂成骨肉瘤。先出現在骨頭,然後擴散到軟組織。出現骨肉瘤的病人,腫瘤位置會持續腫脹、發熱、疼痛,相反一般創傷會在一星期內自行痊癒。如果持續出現以上病徵甚至惡化,就必須求診,查明病因。

以往骨折的主要原因是意外創傷,隨著人口老化而且醫療日趨進步,高血壓、糖尿病控制得宜,長者壽命越來越長。他們的生活多姿多采,於日常生活或運動時,有機會因骨質疏鬆而骨折,本港每年就處理約五千宗長者跌倒而令大腿骹骨折的個案。

骨科服務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,以往以治療感染疾病為主,例如肺癆菌入骨,導致駝背;及後工業發達、交通發展迅速,增加工業創傷及交通意外,這令骨科的服務重點轉移到治療創傷;到現在社會發展成熟、人口老化,長者骨頭退化的情況逐漸增多,骨科服務發展緊貼社會需要。

扁平足的標準診斷是以X光量度足部骨骼位置,家長也可替小孩作簡單檢查。如果子女以腳尖站立時有足弓出現,表示他們只是有生理性扁平足;否則,就可能是病態性扁平足。生理性扁平足很常見,而且一般不會有嚴重不適,足部韌帶鬆弛的情況也會隨著年齡改善;而病態性扁平足的足弓下塌或腳跟外翻等情況通常會慢慢惡化,需作進一步檢查及治療。

有否見到孩子走路不穏,容易跘倒,腰痛膝痛,甚至因為自己或配偶本身有扁平足,就會擔心小孩也會患有此「病」?大多數家長都或曾經擔心這「病」會影響小孩的日後發育情況。

跌倒、運動創傷或交通意外都可導致脛骨遠端骨折(接近踝關節的位置),這類創傷頗為常見,輕微的骨折可打石膏作固定,但傷重者則需要接受手術,將骨折復位及固定。近年,微創技術開始被應用於骨折手術上,在X光或電腦導航系統的引導下,醫生透過皮膚的細小切口進行手術,對患處的創傷可大為減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