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欄】骨肉瘤的徵狀與治療方法

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五十周年紀念系列之七

林英利醫生
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
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

骨腫瘤即是骨癌,分為原發性及轉移性。前者以骨肉瘤最常見,多出現在兒童身上。他們的長骨細胞出現病變,在成長期間,這些細胞分裂成骨肉瘤。先出現在骨頭,然後擴散到軟組織。出現骨肉瘤的病人,腫瘤位置會持續腫脹、發熱、疼痛,相反一般創傷會在一星期內自行痊癒。如果持續出現以上病徵甚至惡化,就必須求診,查明病因。出現骨肉瘤部位的骨頭特別脆弱,容易折斷。

經X光、磁力共振和組織學檢查及確診是骨肉瘤後,醫生會將它切除。由於腫瘤生長在骨頭,為徹底清除癌細胞,有些情況需要切除骨頭及部分軟組織,然後重整肢體。傳統的方法是使用屍骨或骨庫的骨頭,現代則用金屬假體。此症多出現在小孩身上,他們不斷長高,故要解決假體與另一健康肢體長短不一的問題。從前會截肢以改善長短腳,但這不容易被病童及父母接受。幸好科技進步,現時可選擇使用能延長的金屬假體。放入假體後,醫生會因應病童的生長速度及需要而延長假體。可以是透過微創手術,扭動螺絲拉長假體,甚至是無創地在體外利用磁力延長假體。

(刊載於《am730》 , 2011年10月3日)